区属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7.18”全国集中开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区教育系统危化品使用管理工作,彻底解决危化品管理存在的底数不清、登记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有效防范危化品流失、被盗等事件发生,确保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单位要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成立危化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认识集中开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强化责任意识和隐患意识。要分工明确,细化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
二、周密部署安排,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部署清查阶段(9月15日前)。在上半年区教育系统开展的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和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对照《危险化学品目录》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版)(安公治?2017?571号),全面详细摸排,建立台账,规范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流向信息、记录、保存、备案等工作,做到“底数清、去向明”。并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报所在地派出所,由各派出所汇总后报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备案,由治安部门统一输入安徽省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购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后5日内,将购买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派出所。
二是集中整治阶段(9月16日至11月30日)。各单位开展易制爆危化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行动,要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深查问题,彻查隐患;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检查台账,对排查中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严格按照省环保厅对危化品处理的程序与途径,认真做好学校危化品分类、统计、上报和对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工作。严格按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要求,落实“五双”(双人、双锁、双账、双人领取、双人使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的危化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三是深化巩固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单位对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形成易制爆危化品和寄递物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健全工作机制,搞好信息报送
易制毒危化品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工作,各单位要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做好经常性滚动摸排工作。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地各校、各单位于9月19日前上报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部署及清查情况、责任领导、联络员。及时上报送好的做法等工作信息,每月18日前向区教育局报送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调度、督查、通报、督办等工作制度,此项工作已纳入全市、区综合治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联系人:丁象 罗传伟 联系电话:55426229
电子邮箱:daxiang20.6@163.com(610177641)或发到迎江区学校安全管理QQ群。
|